共计 76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并阐明其内在机制。生理学的认识层次
包括:①整体层面:在生物 - 心理 - 社会 - 环境的新型医学模式下对人体疾病的研究。②器官和系统层面:心脏泵血功能、消化系统的功能等。③细
胞和分子层面: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的的生物电等。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②兴奋性;③适应性;④生殖;⑤衰老。
一、机体的内环境
人体内的液体称为体液。正常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 60%,其中 2 /3(占体重 40%)为细胞内液;其余 1 /3(占体重 20%)为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中约 3 /4(占体重 15%)为组织液;其余 1 /4(占体重 5%)为血浆(plasma);此外还有少量的淋巴液和脑脊液等。细胞外液是细胞
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血浆作为内环境中沟通各部分体液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
介,是体液最为活跃的部分。
二、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稳态(homeostasis)是生理学中最重要的基
本概念之一。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即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调节下,通过全
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依靠体内的负反馈控制系统得以实现。
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生物节律
机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变化的节律称为生物节律(biorhythm)。生物节律按发生的频率可分为日周
期、月周期、年周期。哺乳动物的生物节律与松果体和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密切相关。